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4月金融数据解析:政府债券助力社会融资规模扩大,金融整体规模维持适度增长

发布日期:2025-05-15    浏览次数:32

新盛公司在线客服微信:1145144946


原文:4月金融数据透视:政府债发力支撑社融扩张,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来源:华夏时报

改写:在4月份的金融数据分析中,我们看到政府债券的积极推动作用,有效地支持了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张,同时金融整体规模也保持了稳定且合理的增长。

4月,作为信贷的常规“淡季”,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了提升。

5月14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280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500亿元;4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585亿元,同比增加了12243亿元。

截至4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四个月累计净投放现金3193亿元。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由于季节性因素、关税影响以及债务重组等多种因素,4月份新增信贷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等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稳步上升,今年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定。

M2增速显著上升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4月份的金融数据表现正常,货币供应量增长迅速,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投放增长稳定,符合预期。”

具体来看,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较上月上升了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末M2增速的快速上升,主要归因于去年同期基数的大幅下降以及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加速增长,这推动了存款的派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随着低基数效应的减弱,未来M2的同比增速将恢复到今年前几个月的正常水平。

此外,狭义货币(M1)余额为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较上月末略有下降0.1个百分点。

王青对记者表示,4月末M1增速在去年同期基数下降的背景下有所回落,这与当月企业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大幅减少直接相关;同时,当月关税战的加剧可能也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投资活跃度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体来看,当前M1增速偏低,表明宏观经济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

地方债务置换的影响持续存在

在贷款方面,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总额增加了10.06万亿元。在1至4月份,新增贷款总额达到了10.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00亿元,这一变化主要受到了地方债务置换等非核心因素的干扰。王青指出,若排除债务置换的影响,今年前四个月的实际贷款投放力度实际上应比去年同期更为强劲。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贷款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善,近年来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及住宿餐饮、文体教育等关键服务消费行业的贷款占比显著提升,这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具体到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80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500亿元,导致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从上月的7.4%放缓至7.2%。

王青分析认为,3月份贷款季末冲量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对4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透支效应;同时,1至4月大规模发行置换债,4月份还有较大规模的城投平台存量贷款被地方政府债所置换,这继续拉低了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新增贷款=新发放贷款规模-贷款偿还规模);此外,4月份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单月数据对信用扩张及需求恢复情况的指示性不强。温彬补充说,考虑到当前情况,随着“5.7三部委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以及“5.12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后续信用稳定的基础得到了巩固。

从部门角度来看,对公贷款仍然是信用扩张的“稳定器”,票据和中长贷构成了主要支撑,而零售贷款的投放景气度则出现了季节性的回落。

数据显示,前四个月住户贷款增加了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了9.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8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了768亿元。

在季节性效应和关税波动的影响下,4月份对公短期贷款有所下降;而票据和中长贷的正增长则成为了对公贷款的主要支撑。

温彬预计,随着中美双方大幅下调关税,外贸及相关制造业的活跃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加上降准降息的实施以及三部委政策对科技创新、支农支小、小微民企、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对公领域的信贷景气度有望持续。

在居民贷款方面,4月份居民贷款同比减少了50亿元,表现优于企业贷款。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减少了501亿元,但在二手房市场热度较高的支撑下,4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了435亿元。李超,浙商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居民短期贷款呈现疲软态势。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居民消费意愿的减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4月份消费贷款市场的“价格战”降温,多家银行提高了个人消费贷款的利率,导致消费贷款的发放量下降,从而对短期贷款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社会融资方面,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在过去的四个月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达到了16.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61万亿元。

董希淼指出,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今年,政府债券的发行明显加快,4月份启动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注资特别国债的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的持续发行,当月的净融资额约为9700亿元,这大约提高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0.3个百分点。

王青进一步补充说,除了政府债券融资外,4月份的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也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表现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持续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提供支持。他认为,5月份信贷和社融可能会继续实现同比的较大增长,同时存量社融和M2的增速也将加快。考虑到国内物价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有效刺激内需和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预计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降息降准政策,并且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的净买入,以此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温彬分析认为,随着5月份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中美经贸谈判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二季度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后续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合理的增长。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9728795768
返回顶部